6 “通知”有望推動我國更多城市達到漏損控制國際先進水平 一般認為,日本(3%)和新加坡(5%)的漏損率具備的條件、調查目的等,有選擇的采用某一技術或兩者共用。這兩項技術都只回答了“有什么水”的問題,對于來水源頭檢查起到“指示”作用,需要與常規的管道探查手段相互結合,以充分發揮“水賬”對“管賬”的引領作用。代表了漏損控制的國際先進水平。近些年來,經過供水同仁的共同努力,通過借鑒消化再創新,我國逐步建立了適合我國管網特色的漏損管控技術與管理體系。紹興等地漏損率穩定保持在5%以下,達到了國際先進的水平。“通知”中各項政策的落地,特別是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開展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試點政策的落地,有望激發各類資本向漏損控制領域的流動,進一步促進漏損控制領域的科技創新和重大項目落地,同時政策的相關宣傳工作,也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居民的節水意識和節水自覺。可以預見,通過試點工作,至2025年,我國將有更多城市達到國際領先的漏損控制水平,全國的漏損控制水平將實現整體提升,達到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小于9%的目標。 總之,在全國奮力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的大背景下,“通知”的發布將進一步推動“城市更新行動”在供水領域的落地與實踐,進一步激發政府、企業和社會團體共同參與漏損控制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善我國漏損控制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推動建立漏損控制長效機制,促進供水領域實現降漏減碳協同。 作者簡介:劉書明,男,1976年出生,山東淄博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水信息學與管網安全輸配。本文轉載自 給水排水 - 2022年第48卷 第5期 科學開展漏損控制 推進供水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