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氣錘、水錘因素 管道氣錘主要發生在管路向上凸起的部位,由于位置較高,空氣在此積聚、形成氣囊。隨著管道運行時間推移,空氣越積越多,在水壓的作用下,空氣的體積不斷被壓縮,相應地空氣對管壁的壓強也在不斷地成比例地增加,當增加到超過管壁的抗裂極限能力時,就會造成管道爆裂漏水。
管道水錘主要由止水閥門、水泵開關時間不當造成。因開泵、 停泵、開關閘閥速度過快,使管道中水的流速發生急劇變化,瞬時壓強可達管道正常工作壓強的幾十倍,對管道造成很大沖擊,易造成管道水擊爆管漏水。

圖1 水錘示意圖
2. 施工質量因素 ①在管材運輸過程中,不注意裝卸的注意事項,從高處將管道扔下,造成管道損傷,以及管與管之間不加軟墊,在運輸過程中會導致管之間大量的相互撞擊,造成管道潛在創傷,不易被發現,易在通水后產生泄漏。
②管道鋪設時,施工人員為了管道鋪設方便,溝底常常不夯實、超平不夠標準,凸凹不平、有堅硬物體,這樣管體就沒有落實在未經擾動或夯實的原土層上,形成管道不均勻沉降,造成管道下有堅硬物的頂裂或不均勻沉降撅裂,基礎處理不好造成管道漏水故障。
③管與管連接時,沒有用儀器控制管線的平直度,對球墨鑄鐵管等柔性接口的借角度控制不嚴格,當借角度超出技術規范要求,會對管道接口強度和嚴密性造成破壞,運行一段時間后產生管口泄漏。
④進行管道壓力試驗時,不按實驗要求設置裝置、盲板和支墩加固支撐不牢、排氣點不設在試驗段的最高點等,均可造成接口的輕微脫出,運行后給管道漏水故障帶來隱患。
⑤管道復土回填時,不按標準進行回填,管道的下部和兩側未 均勻填實或有大顆粒石塊接觸管道,在管道運行后自然填實的過程中,因管道受外力過大而造成管道漏水故障。
⑥管道鋪設時,不按要求深度埋設管道,當有重物或重車經過時,外力荷載過大造成管道壓裂,未埋設在土壤凍層下被凍裂,造成管道漏水故障。
⑦管道運行時,管道在彎管處、三通處、水管盡端的盲板以及縮管處等,都會產生拉力,這些地方的管道支墩未按要求標準大小和材質埋設,支墩承受不住拉力,接口可能因此松動脫節,造成管道漏水故障。
3. 管材材質與質量因素 管道的漏水情況與管道材質有關,某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對所轄全市區約1300km主干供水管網(探測至用戶表前)進行漏水狀況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表1管道材質與漏水點、漏水量的關系表
從上表數據可知,金屬管道漏水點較多,鑄鐵管和鍍鋅/鋼的漏水點占總漏水點數的56.07%,這與金屬管道在供水管道中的使用量較大和年限較久有關,但也說明金屬管道仍存在一些質量問題,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易出現損壞,導致漏水事故。
目前,我國有很多小廠在進行管道材料生產。其中多數小廠缺乏技術、生產經驗、企業管理較差、原料質量不達標準,生產出的管材、管件達不到技術標準要求,質量上問題很多。如:管材有沙眼、管材壁薄、管材壁厚不均勻、管材有疤痕、管材橢圓度超過國家標準、管材抗腐蝕和抗老化低于國家標準等。這些不合格產品埋入地下后,也是管道漏水事故的直接原因。
4. 氣溫變化因素 氣溫變化對管線狀態有重要影響,因為外界氣溫發生變化,水溫也隨之發生變化,管道會受到熱脹冷縮的應力作用,在應力作用下管道外力作用增加,管材產生疲勞。有實驗驗證,當水溫波動0-24時,一根6米的球墨鑄鐵管的管道接口處移位1.5毫米左右。另外,冬季、春季土壤結凍、開化時,受熱脹冷縮影響,土壤產生熱脹、冷縮變化,土壤相對管道就產生縱向外力,增加了管道破損機率。
5. 施工破壞因素 由于供水管線遍布市區,在工地進行建筑物打樁、樓房拆除、 機械挖溝槽等情況時,如事先未考慮供水管線的分布,易出現管線因施工不當造成的人為破損。
6. 閥門漏水因素 由于管道的閥門沒有按規定定期檢修養護,閥體與絲杠密封填料老化和磨損,可能造成閥門漏水。
7. 腐蝕因素 由于管道鋪設路徑限制,污水管道常與給水管道埋設的距離較 近,污水管道一旦滲漏,給水管線就會受到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腐蝕。腐蝕后的管道,有的成孔狀態,有的可以用手成片揭下,使管道壽命明顯縮短,管道漏水故障的機率大幅增加。

8. 供水壓力因素 供水管網的運行管理常處于盲目、被動狀態,由于沒有一個合理的供水壓力指標,在整個供水區域內壓力參差不齊,低壓區與高壓區壓力相差懸殊,易造成管線破損。一般情況下,秋季后由于建筑施工用水銳減,但供水部門照常供水,致使管網內壓力增大,漏水故障增多。
實際上,管網漏水往往是上述多種因素疊加、共同作用導致的。依據某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所進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