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水管網漏損不僅造成水資源浪費,也易引發地面沉陷等次生災害,嚴重威脅供水安全與公共安全,開展漏損控制是提高用水效率,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舉措。近五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先后發布了《城鎮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城鎮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工作指南》等多項文件指導和推進漏損控制工作。為進一步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2022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通知”的意義、技術和管理經驗、基本思路、保障體系、長效機制、目標等方面內容進行解讀。 關鍵詞: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技術;管理 1 “通知”彰顯了實施漏損控制是推進韌性城市建設、踐行“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建設韌性城市”。供水管網是城市的重要生命線,是保障城市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近年來,由于管線老化等原因,爆管和漏損事故頻發,管網安全輸配和抵抗突發事故的能力降低。“通知”提出“實施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將有力提高供水系統應對結構性和非結構性變化的影響,提高供水系統的彈性和安全性,是韌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我國城鎮供水普遍采用集中供水模式,即由水廠直接向城鎮用戶供水,城鎮用水的供需矛盾主要由清水池和二次供水水箱緩沖。近年來,隨著二次供水改造的推進,有些地方取消了部分二次供水水箱,嚴重影響城鎮供水系統的抗沖擊負荷能力。日本的經驗顯示,通過在水廠和用戶間設置配水池(Service Reservoir),可有效提升供水系統的韌性和安全保障能力。此外,過高的供水壓力導致電耗和漏水量同步增加,減少漏水量不僅可以降低水耗,也可以降低電耗。因此,“通知”提出“統籌布局供水管網區域集中調蓄加壓設施”,不僅對漏損控制具有重要意義,對提升供水系統韌性、促進供水行業踐行“雙碳目標”也具有重要意義。 |